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注重健康及运动健身的热潮的风起,消费者对健康、低热量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主食沙拉为主的轻食类产品,也借势发展。以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轻食店不到50家,不到一年已经暴增至400家 ,而随着2017年轻食品牌进入井喷期,有30多个品牌加入混战。而据某外卖平台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沙拉外卖单量为1%,2017年跃升到了5%;外卖平台上的轻食主题餐厅月订单在1000~4000份之间。

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健身房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健身房数量增长率超过50%。而中国大陆健身俱乐部锁覆盖的健身人口,仅仅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远低于国外20%比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轻食项目面对的是主流建设运动消费群体

健身房的主流健身运动消费群体,集中在25~35岁,平均年龄31岁。消费方式上,同互联网一起诞生、成长的80、90后们,追随着高新科技带来的福利,买东西不出门、出门不带钱、乘车不用卡。他们对健身房的购买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短平快,热衷于用手机一键解决问题。根据相关权威数据研究报告,改善外形、减肥瘦身、保持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等是中国运动健身人群之所以进行运动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为用户提供健身轻食服务,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1.25%的人愿意尝试,因此,健身轻食整体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健身轻食是专门针对运动、瘦身人群的一种正餐形式 。它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餐饮,根据不同的饮食功能,可以区分为减脂餐和增肌餐。减脂餐遵循低碳水原则,增肌餐遵循高碳水、高蛋白原则。健身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健身伴侣,健身轻食也逐渐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健身轻食——未被深挖的健康餐饮“新大陆”,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

在国外,根据营养师的指导进行饮食,进行吃练结合是人人都知道的健身减脂常识。而中国的现实是,由于没有主体方负责饮食计划,很多健身减脂的人都是吃练分离的,所以,能够把三分练、七分吃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导致了边练边补,减脂成果不明显。

虽然健身轻食较受欢迎,但品种较少,也较为单一,多为西式菜谱,常常令人想起单调的鸡胸肉和西兰花,没有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进行改造。

另外健身轻食外卖的口味是一个大问题,许多健身轻食外卖商家过分地注重“增肌减脂”功能,非常专业性,这样做的确很“健身”,专业的健身用户或许喜欢。但是作为面对所有用户的外卖类型,这样做无疑是在缩减口味范围。而对于用户而言,少油少盐=健康,而在这个条件前面,一定保证普通人能接受的口味。

以前两年最为火爆的沙拉品类为例。沙拉强调的是食材原料的健康、营养搭配均衡,但即使是那些健身人士和追求瘦身的白领,在连续几天都吃沙拉后,也会觉得寡然无味。

同行业的大多轻食店,更多的是简单的单人操作,缺少标准化的生产以及制作流程,食品质量取决于制作人员的发挥和责任心、当时的心情。

而我们从菜品的选购到制作都有细致的流程把控和生产管理机制,高效的实现更快、更好、更专业的产品生产机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始终维持高品质标准。

 

而对于现在很多的健身轻食连锁品牌来说,融资的时候,一份专业的项目股权融资商业计划书是必不可少的,在此,附带一份专业的健身轻食项目商业计划书,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1)方案名称:健身轻食连锁品牌股权融资商业计划书

(2)提供单位:由济南远翔神思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本范文供您参考。

(3)文档类型:范文模板,用于同类企业设计同类商业计划书使用。

(4)功能用途:用于寻求投资机构对项目进行投资

第一章 公司及团队介绍

1.1 公司介绍

1.2 团队介绍

第二章 市场现状及痛点

2.1轻食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轻食用户消费需求的五大痛点

2.3客户群定位及痛点的解决方案

2.3.1 产品目标客户群

2.3.2 消费者痛点解决方案

2.4 市场分析综述

第三章 产品及盈利模式

3.1 “享轻”轻食设计理念

3.2系列产品及服务

3.3 盈利模式

3.3.1直营店销售产品获得收入

3.3.2 加盟店投资合作(托管店)

第四章 竞对分析及综合优势

4.1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4.2 项目综合竞争优势

4.2.1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高

4.2.2标准化生产流程保证稳定高品质

4.2.3产品特点明显,有较强市场壁垒

4.2.4通过差异化的核心引流产品切入市场

4.2.5以产品文化做结合的引流方式

第五章 品牌连锁拓展

5.1 品牌拓展的优势

5.2连锁店合伙机制(加盟托管式)

第六章 市场发展计划及财务预测

6.1 发展战略及方向

6.2 财务预测体系

6.2.1财务假设前提

6.2.2 收入及利润预测

6.2.3 财务预测分析

第七章 融资计划

7.1 融资金额

7.2 融资用途

7.3 资金进入方式

7.4投资者监管方式

7.5 投资者退出

第八章 风险分析

8.1新市场开发风险

8.2新产品市场认知慢的风险

8.3 产品质量风险

8.4核心人员流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