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返乡创业者方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才能真正意义上留住人才,从而落地生根。只有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回得来”“留得住”,才能实现共赢局面,产生辐射效应,吸纳更多人就业,为广大乡村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而这一难题的解决,从长远看,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湖北大冶市阳光绿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有文每天都忙着和合作社成员一起采摘、销售葡萄。
“让大家久等了,葡萄已经成熟,8月7日正式开园!巨峰葡萄每斤10元,富硒葡萄每斤12元,阳光玫瑰每斤30元,欢迎提前预订!”8月初,王有文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公告”。
王有文算是返乡创业中的成功者。2008年,他从湖北文理学院毕业后,本已拿到公立高中正式编制工作,但他放弃了,选择到恩施州建始县支教。在支教过程中,王有文发现当地葡萄种植业发展得很好。相比之下,自己家乡的葡萄虽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仍旧在原地踏步,这让他触动很大。2012年3月,王有文返乡,组织成立了阳光绿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通过发展葡萄深加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庄建设)、特色水产养殖业等产业,合作社实现总收入604万元,成员平均收入4.06万元。
王有文在葡萄园。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像王有文这样的返乡创业者逐渐多了起来。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120万人,比2020年增加110万人,他们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伴随着这一火热浪潮,“引人难,留人更难”的问题凸显,很大程度上成为返乡创业成败的关键,如何解决引人、留人难题?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找人难”,难倒创业英雄汉
据了解,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三个时期发生了较为典型的返乡创业潮,分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2013年产业转型升级时期、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这些大事件很大程度上促使在城里打工的群体返回家乡,走上创业的道路。
返乡创业的人多了,可以带动的就业岗位也就多了,从而可以反哺乡村,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后疫情时代,各种不稳定因素叠加,返乡创业人数有增加趋势。在返乡创业热潮中,“人”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引人、留人问题,是很多返乡创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返乡创业不是个体就可以做成的事情,需要一批人协同作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钱的问题解决了,合适的人却非常难找,这难倒了诸多返乡创业的英雄好汉。
没有得力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返乡创业者会成为“光杆司令”。对此,王有文深有感触。
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王有文一度因为用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彻夜难眠。平时与其他朋友交流的时候,王有文发现大家都是“英雄所见略同”。
“农村返乡创业确实存在‘光杆司令’的问题,我身边就有很多这种情况,大家做得很艰难。农业周期长、收益慢,很多人觉得辛苦、不体面,付出和所得不匹配,农产品价格偏低,追随者甚少。”王有文告诉记者,现在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太少,留下的都是老人,就是有一些好的想法,也很难引起共鸣,导致很多想法无法实施。
无独有偶。作为第一批返乡创业者,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俏的返乡缘由是自己的“热带水果梦”。
因为父母种植热带水果,他从小耳濡目染,深深喜爱热带水果种植,一直想“收尽天下热带水果而育之”。
2006年大学毕业后,王俏在大城市工作多年,但梦想一直召唤着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王俏毅然决定辞职返乡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王俏终于把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搞得有声有色、颇具规模。
然而,对于王俏来说,招人难、留人难让他十分“头疼”。每每谈及这个问题,王俏总是有些发愁。如果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一起奋斗,公司的发展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我们回来创业,当然还是要继续吸引人才,让他们能留得住,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王俏说。王俏的公司有出口热带水果的业务,需要常年招聘相关人才,但是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却不多,即使偶尔遇到合适的,最后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来。
“我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番,但是猛然间发现自己有时像一个‘孤家寡人’,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又招聘不来人手帮助自己,总算有合适的人选吧,又留不住。”还有众多返乡创业者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他们大多都在摸索。
“返乡创业始于较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这也是他们基于自身条件应付外部环境压力的一种理性决策,是在创业利益和务工收益两者之间权衡后的结果。”南昌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李彦娅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创业人员约有70%为农民工,平均每个返乡创业项目可带动6-7人稳定就业。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
显然,在近3亿名农民工群体中,有四成多在户籍所在地从业,近六成在其户籍所在地以外工作。
引人最终还是为了“留得住”。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红利慢慢减少,当初因为在家没钱赚、赚得少而背井离乡的他们,如今也意识到,如果能回得去,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还能孝敬父母、陪伴家人。
“留不住”,到底为什么?
要探究为何留不住返乡创业者,就要弄清他们回来的原因。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高鸣通过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发现,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里的用工需求在减少。
“47.33%的被调查者反馈,其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用工需求减少,企业停工、限产、裁员、降薪因素占据31.79%。”高鸣说,“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返乡创业。”
一方面,从城市视角看,近年来,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持续多年的农民工进城“挖金”红利逐步减少,城市中适合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工作日趋饱和,甚至在减少;另一方面,从乡村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五年以来,各地都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能人返乡入乡,充分发挥了乡村“蓄水池”的功能,开始吸纳更多人才建设乡村。
对于地方而言,他们当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回来建设家乡,但人回来如何留住?
当下,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或者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农民工选择返乡自主创业需要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所以各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不过目前不少培训流于形式。”李彦娅说。
今年31岁的返乡创业青年、江西瑞金市土八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剑春对此感触颇深。
2015年,刘剑春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本地公务员。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刘剑春发现当地很多农民都遇到水果销售难题,加上当时对返乡创业的鼓励,于是,2016年底,刘剑春辞去公职,返乡创办了瑞金市土八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赣南脐橙和其他水果。
不创业不知难啊!创业伊始,刘剑春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赚钱并不容易。经过一年多的拼搏,公司在2018年底开始走上正轨并慢慢形成规模。
刘剑春在凤梨园。
运转就需要人。刘剑春开始招聘技术运营人才,负责对接京东等平台。2019年初,岑先生应聘了这个岗位,刘剑春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月工资也开到了1万元。在当地,这个工资水平已经不低。
但在2020年初,岑先生还是辞职了,没能留得住。
“小岑在我这里工作了一年,对各种流程也都比较熟悉了,就自己创业啦!”对于岑先生的离开,刘剑春满心遗憾,但也能平常心对待。
刘剑春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很多地方想留住返乡的人都很难。为何地方留不住人?在高鸣看来,这主要受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首先,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跟不上,注定让很多返乡者望而却步,有心无力。其次,软环境跟不上,主要包括科技培训、文化教育等,让返乡创业者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福利,这也制约了一部分返乡创业者的选择。
以安徽黄山歙县为例。歙县是安徽省返乡创业示范县之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不过,留人难依然是歙县面临的突出问题。
歙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县返乡创业留人难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地理位置上,歙县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较近,特别是与浙江毗邻,很多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到苏浙沪去就业。据统计,歙县每年约有2000名高校毕业生,返歙就业的不到20%;其次,歙县的工资待遇与苏浙沪等地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很多人选择去外地就业,导致本地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
“尽管我县也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和引才留才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吸引力不大,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教育、医疗、娱乐等对招人留人没有优势。”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歙县的困惑也是很多小县城的共同困惑。此外,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当下,一些地方对于返乡创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根源在于这与基层干部的考核“不挂钩”,这也是地方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某地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在谈及返乡创业留人难时讲了一个事例。前几年,有两个大学生看好家乡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就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与民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宿发展得有声有色,并在当地也开始小有名气。但是,正当大家觉得不错的时候,这两个大学生还是把民宿留给了父母打理,自己还是离开了。
“政府层面资金不够,可能给予的力度不够,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加上地方偏远,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发展,就导致了即使我们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还是很难留得住人。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返乡创业工作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服务。”该负责人说,“返乡创业工作不能只填填表格,读读文件,喊喊口号,而应该思考如何‘筑巢引凤’,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合适的人才,并付诸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能提供哪些吸引人的政策、当地市场能否接纳返乡者进入某个领域,都是影响返乡创业者留下与否的重要因素。
找“病根”,引凤更要筑巢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付文阁表示,“引人、留人痛点的治理在于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其背后凸显着社会治理能力的运行逻辑,只有从整体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通各个方面的阻碍,让资金、政策、环境等环节各自发挥作用,共同为‘引凤筑巢’保驾护航。”
“返乡创业人才是乡村发展急需人才,很多地方只把教育、医疗和科技行业等从业者当人才引进和保障,而返乡创业不属于这些行业领域。对于返乡农业人才的政策应该与上述行业一视同仁,只有加大吸引保障力度,在资金、培训、行政审批等服务保障方面给予支持,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回到家乡。”众多返乡创业者呼吁。
广袤乡村大有作为。乡村引人重点领域在哪里?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薛永基认为,一些就业创业形态,如共享用工、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这些都是未来乡村引人的重点关注领域。“这些领域在乡村地区市场需求大、进入门槛低、收入相对稳定,是值得尝试的。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行业的技术要求比较低,未来面临的竞争也会比较激烈,需要运用创新性思维去尝试。”薛永基说。
返乡创业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要有一个过程。“返乡创业应该要有耐心,因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地区应该因地制宜,有一个长期的规划,通过建立返乡创业园区,提供有针对性并实用的培训,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个便利的安置环境,让引进的人才留得住,这就是我们说的‘引凤’之后要‘筑巢’。”付文阁说。他认为,在当地创立返乡创业园,可以吸引更多返乡创业者入驻,进而可以形成集群效应,产生规模效益。
刘剑春的工作地点就位于瑞金市经济开发区,那是一个聚集了电商销售类返乡创业者的返乡创业园区。
“政府这点做得很好。在这里工作,租金减半,而且可以发挥规模效益,优化成本,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刘剑春说。
不难看出,创立返乡创业园区可以让创业者们比肩为邻,互通有无,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创业者政策支持、社交、学习、资源、服务等需求。
人回来后,资金如何流转?各地纷纷出台支持返乡创业青年金融贷款的便利举措,更好留住人才。如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推出了“中银乡村好青年贷”,旨在更好地支持“乡村好青年”创新创业,解决乡村青年创业过程中融资难问题。
钱的问题解决了,要想进一步留人,接下来就要比拼“软实力”。近年来,很多地方为了留住返乡创业者,下了大力气来整治地方的营商环境。
山东菏泽市实施“归雁兴菏”行动,全力开展返乡创业工作。自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返乡创业就业40.16万人,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6.39万家,带动就业50余万人,引进过亿元返乡创业项目325个。在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1596名返乡创业人员当选班子成员。
“目前,全国有超过1000万名返乡创业者,他们有不同的能量等级,但不论哪种,当地都要有符合人才发展的环境才能长久。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好的创业环境,也可以让返乡创业者得到具体的政策扶持,不用在乡村因为‘人情关系’跑断腿,基于规则办事就能留住返乡创业者,并树立良好的口碑。”来自浙江的返乡创业者谈晏对记者说。
河南叶县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为吸引返乡创业者落户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在减免一定期限场地使用费的基础上,还为返乡创业者提供项目孵化、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对接、税务代办等服务,对返乡创业主体给予3年内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物业、卫生、水、电等费用补贴,年补贴最高达1万元。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叶县共促成返乡创业项目22个,126名成功人士计划返乡创业,县级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已累计吸引入驻企业1529家。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恰恰是创业者所需的“大事”。当下,很多地方在整治营商环境中都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甚至是“最多找一人”的目标,都在为包括返乡创业群体在内的市场主体持续提供“多、快、好、省”的办事环境。
未来,返乡创业路在何方?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打造农村创业创新升级版。根据文件,到2025年,要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返乡入乡创业园,基本覆盖农牧渔业大县(市)和劳务输出重点县(市),吸引300万名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带动2000万名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那么,对于返乡创业引才留人工作来说,有何发展建议?
高鸣表示,必须要做到三点。
首先,返乡创业者必须要了解所在村的资源禀赋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确认该地是否具备返乡创业的基础和条件。要了解拟创业地点所在的县、市、省的返乡创业政策,结合资源禀赋情况后,进行谋划与规划。
其次,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要开展返乡创业的多元化培训。包括相关政策的宣讲,以及一些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的培训,与时俱进,服务农民的返乡创业工作。
再次,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优化创业基础与环境。要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具体的乡村建设行动,改善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比如科技、文化、教育等,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如用地、金融、人才培养等,在这些方面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也应该注意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返乡创业的群体中,中西部地区略有一些差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返乡创业人数要比中西部地区高。
“东部地区农民整体素质、学历等较中西部农民要高一些。此外,东部地区返乡创业的环境要更好一些。”高鸣说。
除了上述原因外,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纯农业领域,如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西部地区非农就业创业就业比例达52%,而这个比例在东部地区达78%,其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条更长。”高鸣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提出,针对西部地区创新要比东部地区难很多、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建议国家减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以鼓励更多科技人才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
马玉山认为,针对西部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创业的问题,建议加强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拿出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为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一些西部地区的返乡创业者只有在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大奖后,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源扶持,不拿奖就得不到关注。因此,必须认识到,提供支撑不能“干打雷不下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相关部门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做到“真扶持”“真留人”。
“具体而言,就是强产业,育主体,固脱贫,搭平台,优服务,落政策。做到这些,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马玉才说。
贵州遵义汇川区“能人创业就业模式”,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典型模式之一。汇川区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实施项目、打造环境、宣传典型”等一系列举措,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势单力薄、信心不足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自主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创业奖励补贴、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等政策,设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基金,为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提供支持。此外,汇川区还建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引百余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内成功创业,吸纳当地群众就业1000余人次,其中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吸引46家企业入驻,形成抱团和能人带动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定意义上说,乡村与返乡创业者的关系是一个“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过程。返乡创业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广袤的乡村也成就了他们的梦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带动1560万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这些不仅能够更好地增强返乡创业的吸引力,更能让城里的青年对田间地头、广袤土地产生深厚感情,既从基础设施方面补齐了返乡创业的短板,也从情感上让人有了“奔赴”的念头。
2022年6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重点围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高素质青年农民群体开展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引导广大青年农民提升就业创业本领,为乡村与返乡创业者的“双向奔赴”架起更坚固的“桥梁”。
给予返乡创业者方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才能真正意义上留住人才,从而落地生根。只有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回得来”“留得住”,才能实现共赢局面,产生辐射效应,吸纳更多人就业,为广大乡村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而这一难题的解决,从长远看,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