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偶尔出门在外觉得口渴时,就会走进一家便利店,想要买一瓶矿泉水。但此时驻足一看花花绿绿的价标,瞳孔开始地震……

 

1元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消失的?

 

饮用水的贵族,必定要追溯到巴黎水,绿色玻璃瓶外壳,里面包裹着并不算多么“惊艳”的液体,但小小一瓶几百毫升而已,就要卖到十几二十元。

 

而以巴黎水为代表的饮用水,基本上都是进口,再叠加一个比一个花哨的瓶子,故而价格一向令人望而却步——但值得注意的是,“矿泉水刺客”正在悄悄兴起。

 

以农夫山水和怡宝为主的传统矿泉水,早早占据了2元水的市场,后来屈臣氏开始卖水,“水中贵族”百岁山也出现了,让小e直呼一瓶水凭啥将近卖3块钱?

 

再后来又是5元的昆仑山,如今各大品牌也推出矿泉水高端线,诸如伊利、元气森林等等,都在冲往5元水的档线。

 

而在若干年前是怎样呢?小e记得读书时代,还有1元的冰露、哇哈哈和康师傅,上完体育课后买一瓶冰镇的,一口下去天灵盖发凉。

 

为何矿泉水越卖越贵了?

 

首先,走向高端线是所有品牌的共识。

 

小e非常直白地解释一下,企业都想做大做强对吧?故而他们需要越多越好的资金,而如何才能扩大资金体量?传统粗放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原则就是薄利多销,与其赚这种“辛苦钱”,品牌更想在附加值上大做文章。

 

更何况,1元市场和2元市场已经比较饱和,品牌不卷价格怎么办呢?

 

其次,肉眼可见的是,矿泉水外包装越来越“卷”了。

 

就拿我们从前常买的1元水来说,瓶子薄薄一片,一捏就变形,而到了如今的高端矿泉水,品牌甚至会强调其设计美学。更有甚者,选择把塑料瓶换成了玻璃瓶,喝完不扔拿去插花都没毛病。

 

最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正在提高。

 

从前大家生活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坏也坏不到哪,但如今整体呈现出分化态势,并且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也愿意为生活品质和光鲜小资适当付费。

 

道理我们都懂,但为何无论从天价的雪糕到矿泉水,还是获封“刺客”之称呢?

 

很简单,大多数人想省钱,而品牌想赚钱,这是南辕北辙的立场,矛盾也很难中和。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几年过去,工资不仅没涨,甚至在疫情之下还被降薪甚至裁员,我们钱包无疑是在收紧的。

 

至于那些高端的产品,谁不知道它们的质量不错呢?谁不觉得它们包装漂亮呢?但生活压力面前,显然难以支撑这些溢价。

 

比起吃二十元一只的钟薛高,我们希望找到从前5毛一根的小布丁。这也是老牌子雪莲冰棍,为啥被曝光疑似质量问题后,却得到消费者力挺的缘故——都只卖这点钱了,还要啥自行车?

 

而更核心的逻辑是,冰棍是用来解暑的,矿泉水是用来解渴的。正因为它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属性也无比简单,故而哪怕叠加再多的养生、精致属性,也显得有一些牵强。

 

矿泉水刺客们,将去到哪里呢?

 

是蛋糕越做越大,还是回到本质属性,尘归尘土归土,需要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