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易逝,美好的心愿易失,所以人免不了伤感、悲凉、苦痛。李清照有一首词《武陵春》,写伤感悲凉最是切怀,其中“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让人无限感慨。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此时,李清照已经53岁,丈夫赵诚死了,国破家亡,珍藏的文物也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落到异乡金华,词中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凄苦悲凉的感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尘香:落花入尘,尘土也染了花的香气。

起句写暮春凄凉之景。狂风摧残,繁花销尽,风停之后,只余下尘土中的残留的花香。这片景色也是李清照人生象征,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曾经诸多美的人事都消散了,只留下丝丝回忆,让人无限感慨。

在这样的情景中,人生也变得了无意趣,所以李清照很晚才起来,懒散地梳着头,根本没有梳妆打扮的心思。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而人不似往昔了。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人生万事尽已休休,刚想诉说一下内心的苦痛,泪已经先流了下来。

这两句一改委婉的表达方式,面对人生种种,李清再也不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她直抒心中痛苦,将人生种种痛苦一吐而出,写得痛彻心扉,动人心魄,可谓是千古伤心语。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打算。

词的上阙将词人内心的痛楚一泄而尽,为了不使词人陷入无尽的痛楚之中,所心她听说虽然已是暮春,但双溪那边春光尚好,于是也打算却那里泛舟赏春,收拾心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zé]艋[měng]舟:,两头尖如蚱蜢的小船。

只是担心双溪那舴艋小船,载不动我心中如许愁绪。

最后这一句,是写愁的千古名句。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说:“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水之多比愁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以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将愁写成有重量的事物,这种写法也贴合了人生因愁绪而产生的沉重感,不但新颖,而且贴切,所以成为经典。

这首词的布局也是值得欣赏的地方。首句写景,景中已暗含人事,第二句写词人情状,三四句纵笔,点明一切悲苦,来由都是“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七句,深悲巨痛,包含了一切人事,囊括了无尽痛苦,读来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一般词写到这里,伤极痛极,已经没法往下写了,而李清照妙笔,在下阙开头,来了一个顿挫,她不能让自己沉溺于痛苦之中,她要自我开解,于是“也拟泛轻舟”,而最终还是开解不得,轻舟载不动内心的愁绪。如此一顿挫,李清照内心的愁绪不但是强烈的,而且是绵延无尽开解不得的,使得全词传达的愁绪更加深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