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很多商家的促销活动都是通过“打折”、“买一赠一”、“特价商品”的方式进行的,但是有些打折商品或者特价商品的质量有问题,是瑕疵商品。

特别是换季、假期的时候,很多商品都会搞促销,这样不止可以吸引客户,提高一些营业额,而且还可以清一下仓库内存。

但是,商家对于促销的商品在商品质量上就会很“宽容”,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瑕疵,与此同时,如果消费者想要去退货或者换货时就会出现一些困难。

 

有时,商家会在促销商品的旁边,直接打个标签标明:“特价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有些消费者对于自己买到的特价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都会自认倒霉。

那么对于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呢?

一、“特价商品,概不退换”真的不能退换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第二十四条规定:

“销售者有提供‘三包’服务的法定或约定义务,且特价商品并非质量瑕疵商品”。

有些商家通过促销活动标明的“特价商品不退不换”的这种行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相违背,这属于商家单方面的格式合同,俗称“霸王条款”,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也就是说,即使是商家已经表明了“特价商品、概不退换”,如果商品质量出现问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可以向商家退换货,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二、“特价商品,概不退换”商家不给解决问题,我们通过何种途径解决已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如果我们遇到的特价商品有质量问题,但是商家表示一经售出不退不换,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去找商家协商时,商家不给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该如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呢?

特价商品是商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的从而对某些商品进行打折或者降价销售的正品商品,是需要承担“包修、包换、包退”三包义务的。

与此同时,商家自己单方面的标明免除其“包修、包换、包退”三包义务的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那么,在商家不给我们解决这个商品质量问题的,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只能“认栽”呢?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我们合法的民事权益呢?

 

(一)消费者可以通过给“12315”打电话请求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调解;

(二)消费者可以通过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商家的这种不合法的行为,工商局是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工作的,工商局可以对该类商家进行行政惩罚,以保障以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消费者可以去仲裁机构请求仲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消费者可以去法院进行诉讼。

三、案例分享(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

王灿是一名妥妥的“打工族”,正值四五月份,换季时期,一直想要买衣服鞋子的王灿终于下定决心去逛街。

于是,在周五下午的时候便和其同事约好,第二天要去商场逛街,现在也正好是换季时期,春天的衣服和冬天的衣服现在各大商场都在促销。

 

王灿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这个服装批发市场可以零售,两个人说好以后,第二天决定去王灿家附近的服装批发市场。

在逛街的时候,王灿两个人也是随便逛逛,想着碰到合适的就买,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地。逛着逛着看到一家鞋城有促销活动。

王灿一直想要买一双马丁靴,正好看到促销,想着进去挑一挑。所以对于当时看到促销架子上的标签“特价商品,概不退换”,并没有太在意。

正巧,王灿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双马丁靴很喜欢,但是因为很贵,便一直没有舍得买,而这家鞋店促销商品中正好有这双马丁靴。

于是,王灿便和老板说拿个鞋码合适的,要试一下,老板给其拿了一只右脚的鞋,王灿试完以后更加欢喜,合适又好看。

 

王灿问了问老板价格,没想到也只要自己在手机购物软件上的一半价格,而且还能看到商品质量,觉得非常不错,于是便买了一双。

买回家之后,因为天气一直很暖和,也没有能穿的时候,也就一直搁置在了王灿家的鞋架上,但是在一周之后,城市天气预报显示有雨,第二天上班时王灿决定穿新买的马丁靴上班。

在穿右脚时并没有感觉不适,但是在王灿穿上左脚的鞋时感觉里面有个小石子一样的异物硌脚,穿上之后无法进行正常的行走。

于是,在当天下班以后,王灿就拿着那双“促销鞋子”来到鞋城,要求其给自己退换货,但是店里的工作人员表示王灿买的时候是特价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四、对王灿案例的分析

对于该鞋城工作人员说的“特价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即使是特价商品,商家也应该保证商品的质量。

后来,王灿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该鞋店的商品质量问题,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该鞋店负责人沟通,经解决最后鞋店为消费者王灿办理换货手续。

很多商家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就会提前声明,特价商品,商家不承担“三包”的义务,这一点虽然看起来是消费者是享有购物自由的权利,而且还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实这只是一个格式条款。

五、结语

现在很多人为了省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是买到了瑕疵商品也不愿意去和商家掰扯,闷声吃哑巴亏。

其实,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益,积极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