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一些老行当消失,曾经的大街上的“吆喝声”已离我们远去。以前很多物件坏了还要拿去修理;过去的时代,过去的人,过去的东西很实在。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匠人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没了传人。我们这些老年人还有点儿时记忆。在我的老家生产队时还用白麻的纤维串麻绳,人工熟皮革,用羊毛拈成绳打的毛口袋。木匠打耧具。这些手工艺人老去了,失传了。也被高科技取代了。唉!!!有些手艺非常有用的,别失传了!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和精华,一个民族传承几百年的东西到今天失传是件非常巨大的遗憾……民间正在消失的25个老行当,您都经历过哪些?
1、修理雨伞
还有修理雨伞.旱伞的手艺人也沒有了!修洋伞的好像不太看得到了。家里雨伞坏了就扔,有点可惜!现在需要传承下去。这是民族的传统,需要继承。
2、剃头匠
剃头匠那种老式的,剃头指的是,挑着担子。带着暖壶洗脸盆,走街串巷的那种。现在大街上都是那些都称之为理发师,这种老式理发店很少了。正儿八经的剃头匠真会消失,留下来的叫理发师,剃头匠会的,他们已经不会了,比如採耳,修面,脱臼。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左手里拿一钢叉,右手拿一拨子,边走边拨钢叉,凭钢叉的弹拨声招揽顾客。现在真的没有了。现在理发跟以前差太远。
3、修钢笔的师傅
记得用钢筆相同牌子的很多,金星,华孚,关勒铭等,怕遗失能找回,就在学校门口不远处的摊头上请人刻上自己的大名,记得每字三分钱,刻好用金粉一抹,既美观,又漂亮,爱不释手!79年小学门口有手艺人坐个马扎,在钢笔杆儿上刻字,刻画,技艺娴熟,出神入化,每天放学就在旁边看,雕刻一个1毛左右,雕刻完涂上金色粉末,漂亮
我小时候用的钢笔不是自来水的钢笔,是蘸水笔,上学还得拎着一瓶钢笔水瓶,里面装着蓝色的钢笔水,是一小块染料冲的,上学时时刻都加小心很怕弄撒了,如果不小心撒了那就惨了。弄得哪哪都是,桌子地上到处都是,还得还得挨老师批评,课也上不好了。弄的衣服上,手上都是还洗不掉,回家就等着挨打吧。写字时那叫一个麻烦,写几下就得蘸一下。那时也有自来水钢笔,不过那可是金贵的东西,要是有一支可美死了。小时就这样度过的,难吧?和现在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4、崩爆米花
孩提时,最受欢迎的是爆米花,只要听到爆米花响了,随即"嘭"的一声响,立刻哄上去,主人家会棒一把给你介馋。
5、替他人写书信
那就是有点文化字还写得好一点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在街头或邮局营业厅角落放一桌子,桌上有笔墨、纸和信封及邮票浆糊,收费为他人写书信和其它文书者。在我的记忆里60年代初期,我上中学时还能在街上、邮局看到这种行业。现在全国不知那个城市中还有这种行当?这几十年过去很多行当都消失了,说明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进步,行业的生存也是再与时俱进
6、剪窗花
剪窗花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四处游走得没有了,可年前年后集市上都能买到成品的窗花,好像印制的,剪窗花已经产业化了。
7、锔匠
我们小时候的补碗匠(六七十年代)当年的碗打碎了就找补碗匠修补,将碗钻上洞用铁钉粘上后凉几小时就可以用了。锔碗,小时候看过。那个钻头是细铁丝(钢针?)用钢针蘸上和了油的“金钢砂”去钻磁器。拿锔锅锅碗锔大缸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难而又特别细致又烦琐的手艺,一但失传对以后文物出土和保护十分不利!为什么没人学主要是无人重视,赚钱少工作特别乏味和窟造,所以国家应该重视民间手艺的传承,记得抚顺市有个锔匠师傅说过只要有认真学,会毫无保留手把交你,而且送学者全套工具有很多工具都是师傅自己制作的……当时想学者由于岁数过大50来岁就没敢去学!这位锔匠师傅年龄也得小80上下啦。
8、钉秤
做秤是精细活儿,在“斤斤计较”之间。老一辈人都说秤杆的材料最好是俗称的“甜瓜泥”木材,但大多是用杨木 秤杆真没见过用杨木的,一般都是各种硬木。现在电子秤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
9、无线电修理
无线电修理已经消失,从前张海迪还干过这个,修戏匣子,收音机是电子管晶体管二级管电阻电容组成的,不响了,收不到台了,送去捅鼓捅鼓,又响了。后来修收录机、修彩电,现在没了,电视机永不会坏,真坏了就以旧换新,再买一台。收音机收录机没有人用了。所以,没有无线电修理的铺子了,也买不到三级管二级管了。
10、砻匠
先说一下什么是砻,古代没电,稻谷去壳就是用砻,做砻是用黄泥加生石灰糯米浆搅拌成三合土,用毛竹做筋和外圈形似磨盘专门用于稻谷脱壳的工具,直径在1.2~1.5米左右,那为什么不用石磨盘而用三合土?那是因为石磨太重磨出来的稻谷变成了米粉了,用三合土做砻刚刚好能脱壳,但刚脱壳的稻谷太糙了还要去舂米房放在石臼里舂成白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每个l村庄都会建舂米房,大的放六个八个石臼小的放二个四个石臼,埋在地下与地面平,用水力带动木锤舂米。从七十年代末各地水电兴起,砻谷舂米已成为历史,五十岁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记忆!
我六七岁的时候守过碓,看过砻匠钉砻齿,砻盘造好后就要钉砻齿,就象磨的八卦路,没有八卦都休想磨出糙米来!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11、锡匠
老行当还有焊锡壶的把漏水旳扑把不能用的加热化成流汁再倒入模型而成为新的。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锡匠)六十年代成都市附近还有锡匠主要是做锡壶,用于烫酒,烧开水,兼搭补糖磁脸盆碗,搪瓷盅等。
12、补锅
小时候最中意响街边睇人补锅,整称干,铲刀磨铰剪,仲有焊铜焊锡,未见过锔碗碟工匠,但见过修理好的碗碟,瓦煲裂咗漏水都可以䃼,觉得好神奇,造锯片的匠人,唉!几十年又过去了。接犁头和补锅,在农耕时代,多数农家养耕牛犁田,犁是农具,犁尖磨损多了,就要补锅的化铁水接犁尖。
13、皮匠
还有皮匠,皮匠分黑白两种。黑皮匠把牛皮做成车绳线,皮条等。白皮匠把羊皮割成皮袄,皮裤,皮手套等。现在也沒了。
14、补蒸笼
还有一种手艺,补蒸笼。挑个担,里面有竹篾,手摇钻,麻绳等物,将坏了的蒸笼用麻绳缝起来或用竹篾穿起来。
15、擀毡
农村有走村串户的手艺人,扛着一捆竹帘子,如果有活可以在你家里干两三天。你猜干啥活——擀毡!还有一种季节性职业——麦客。
16、钉马蹄匠
几十年前,我们这里逢大集,专门有一块洼地,供牛马驴羊交易,也有几个露天的铁匠铺,主要的生意是钉马掌,修马掌,打牛鼻环,猪羊等转环,牛马车上铁配件等,生意也很红火。
17、木匠箍桶
木匠箍桶(木盘木桶),“箍桶噢!箍桶噢!”曾几何时,箍桶匠意蕴悠长的吆喝声不觉间已绝于我们耳畔。这些老行当已经没有立足之地,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消失。
18、卖货郎
手摇小鼓,挑担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有一个是货郎挑子,走街串巷卖小百货,针头线脑。这就是时代的进步,这些落后的手工匠遗产逐渐退出社会舞台,成了历史的见证物。
19、阉鸡(阉猪)郎
就是奸猪割卵子,以前农家各家各户都养猪,如果是雄性猪仔,就把猪仔卵子割掉,如果是雌性猪仔,就在猪仔腹部开个口,把相似人类的卵巢割掉。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在猪的幼年都要剜上一刀,在伤口上摸些麻油,禁止猪起性。
20、修碾的
石磨阴阳分明,上扇石盘为阳,下扇石盘为阴,社会进步了,七零年左右在农村还有攒磨的修碾的,打造石磨、石碾子的匠人也基本消失了。
21、打绳
在儿时的记忆中,在生产队大集体时期,生产小队每年都会利用零星地块种植一些苘或麻,那时候就会用这些麻用来打绳子,到了冬季的时候,打绳匠就到各个小队去打绳子,打绳匠打绳的时候就会用到拧车。尼龙等化纤绳索,逐渐替代了麻绳,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也都年纪大了。,
22、磨刀匠
以前在大街上总能听到,老远就嘴里喊着:磨剪刀菜刀,刨菜板,修喷雾器。这些事情我都见过,历历在目。渐渐远去的街头巷尾的传统手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我们美好的记忆了。
23、绞脸
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在过去的年代,到了出嫁前的女人都会做绞脸。绞脸也叫开面、开脸等。我们老家这出嫁的新娘子头一天都要绞脸。绞脸抹香粉?抹的是香粉,也叫朴粉,老手艺虽然技术落后,但在那个年代却为人们的生活做了不小贡献!人们不能忘记!我见过几十年前母亲她们那一辈的绞过,后来没见过了
24、修理钱板
修理钱板的很多年不见了,或许许多年轻人不知道钱板为何物,其实就是洗衣裳的搓板。
应该把这些好快消失的祖传手艺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承下去。不应该让他们逐渐地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进入博物馆去。静静的让人观赏。应该开创一所艺术学校。把有传承价值的民间小技术传承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的传承。
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匠人,还有艺人呢。比如说书的、唱大鼓的、琴书说唱、山东快书、快板书、唱渔鼓的、一种单人操作说唱打鼓、镲、敲锣,嘴里含着一个扁哨唱念,还有一个高过人头的小舞台,舞台上演着木偶戏的俗称“酒瓯头”的艺人。一旦开演,常常会聚拢一大群人观看,煞是热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