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守成,是不一样的过程,有各自的既定路径,有各自的独特性质,必然也分别适应不同品性气质的人。

创业与守成谁难(创业者与守成者的根本区别)

创业,是开拓进取,是积蓄容纳,是培养成全,是多多益善的增益;而守成,则是提防守卫,是怀疑审视,是对抗和消灭,是越少越好的损耗。

所以,开拓者,交游广阔,四海之内皆兄弟,其他人的关键意义,在于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和同志,在“人”上,往往是“多多益善”;而一旦开始守成,就要开始琢磨怎么“少个人跟我分成”了。典型如遗产继承,继承者大概不约而同都会希望其他继承人都死掉吧。

其实,这两种思维模式,恰好就对应着华夏文化与现在自称“现代”和“西方”的那个“文化”体系。

华夏文化体系,以道德为根本。道生,德蓄,生生不息,善善不已,因此不断收纳积蓄,才有多多益善。在古代,哪怕是进入王朝的守成阶段甚至是末期崩溃阶段,由于文化体系的教化,仍然能够尽可能培养出足够的积极开拓气质的人才梯队,保障了政权实体崩溃也能迅速重构。

而那“西方”,由于其奴隶主——奴隶至贵族——农奴至“精英”——平民一脉相承的二元政治架构,使得其“上层”总有好处,送死之类的事情总是“下层”摊,所以他们的“上层”永远处于“继承”和“守成”的固化模式里。“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拿生命趟路的“开拓者”们,可是海盗土匪破落户,而他们的收益,仍然是大部分归了“上层”进行守成。

相比较而言,华夏苗裔趟开南洋海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时候,那可是自己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自己的事业,那才叫“开拓”。

而其“上层”决定了其文化气质,因此种种的象牙塔里的“皇帝金锄头”、“何不食肉糜”之类的奇葩“逻辑”就层出不穷了。什么“精英维系人类文明,垃圾人口浪费资源”之类的屁话,也能在他们的“上层”成为共识。

在开拓者眼中,只有未尽其才的人,没有没用的人。有人未尽其才,那是用人者的无能。这是华夏文化体系当中的天经地义。但是,那“西方”,无由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