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将持续开放并致力于高质量及可持续性发展
2023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1](以下简称“《报告》”)和总理答记者会等对中国2023年和未来五年的经济工作方向予以了明确。总的来说,2023年中国继续开放、扩大需求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不变,也将采取措施推动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国际层面经济发展背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地缘经济分裂与多边主义的未来》[2]显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世界正面临政策驱动的地缘经济碎片化风险。受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世界不确定性指数在近年的波动中也触及高位。
在此背景下,一些国际机构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没有持乐观态度。其中IMF于2023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3]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4%降至2.9%。尽管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可能下行,IMF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反而从去年10月的4.4%[4]调高至今年1月的5.2%;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也将2023年中国增长预期从4%上调至5%,与IMF的预测水平相近,足见国际层面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
就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而言,基于全球通胀、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金融动荡和债务压力等因素,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近年来FDI整体呈下降趋势。此外,鉴于一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负增长或增长缓慢、融资环境欠佳、与债务水平相关风险的增加以及投资者面临众多风险因素增加带来投资的不确定性等情况,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期也预测2023年全球FDI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5]。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发展方向
受疫情、房地产市场以及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并未达到去年两会设定的5.5%目标,两会期间官方公布2022年GDP增速为3.0%。同时,2022年FDI为1,891亿美元,增长8.0%[6],较2021年增速(20.2%[7])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2022年经济低迷以及2023年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中国透过两会释放了积极信号,将采取一系列组合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内需等以推动经济发展,并对其2023年GDP增速设定了5%左右的增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经济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挑战,中国却未改变其减税降费的方针政策,也因此虽然其他指数呈现正增长,其税收收入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20和2022年均出现负增长。
1. 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
中国对其2023年GDP增速设定了5%左右的增长目标,经济发展以稳为主,继续扩大开放和内需。
2. 2023年经济主要发展方向
新任国务院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提出了中国2023年和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方向,透露出的主要信息如下[8]:
►对外关系——求同存异,在商言商、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且将逐步推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
►民营企业——意在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拓展其发展空间
►就业问题——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人才红利——加强对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推动发挥人才红利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信息要点和可能迎来的政策措施
两会向外界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无论是财税政策还是对外开放,又或是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以及机构改革等,均值得关注。下文就部分要点与业界分享:
1. 税收领域相关政策
中国内地的税收政策在世界众多经济体中较具竞争力,某机构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排名》[9]显示,在63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税收政策竞争力排名第19。
2023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也将细化并及时公布,预计将在推动经济向好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税收领域可能迎来的具体措施包括[10]:
►部分税种改革:
增值税:畅通抵扣链条
消费税:调整优化征收范围和税率,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
个人所得税:优化综合所得征收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和标准
►稳定外贸:完善关税、进口环节税收和出口退税政策
►产业升级:延续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重点领域:科创及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
►支持民企: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扩大内需:实施财税支持政策,如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以促进收入增加继而推动消费
►绿色发展:研究相关税制,优化征管机制
►税收立法:修改税收征管法,加快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立法
另外,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也有望迎来延续和优化,具体细节尚待公布。
2. 对外开放相关举措
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链和供应链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对外国投资者在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吸引力。《竞争力报告》显示,在63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综合排名位列17。评价标准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设施四大综合指标,以及项下细分指标等,中国内地的经济表现排名靠前(第4),政府效率排名略为靠后(第29),商业效率和设施分别位列第15和21。
从两会释放的信号看,中国仍会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也能看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其中,预计在准入、营商环境、服务等方面,外商投资者将迎来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一个重要对外开放平台,也将继续举办。迄今为止,中国举办了五届进博会,其中第五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11]。第六届进博会将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12],企业商业展继续设置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13],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3. 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依然是制造业,如何推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是未来政策导向的重点之一。另外,曾经占据大部分消费的房地产业,在2023年如何稳定发展,也将是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对象。官方也提及将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具体措施值得关注。
4. 机构改革带来的监管措施变化
中国将启动国务院机构改革,聚焦金融监管、科学技术、数据管理等领域[14],改革力度较大,预期影响深远,值得各界关注。
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金融监管的机构改革,改革要点如下: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证券业以外的所有金融活动监管,不再保留银保监会
►以派出机构的形式,对地方上的金融活动进行直接监管
►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央行不再监管金融,撤销央行大区分行和县(市)支行
简而言之,进一步简化了监管框架,同时明确了中央、地方监管职责。此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力度可谓相当大,影响较为深远。预计相关措施将陆续出台,对于业界而言,或需谨慎评估其合规性,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新监管要求。
科技方面,将重组科技部,强化其宏观管理职责,不再负责一般的评审管理。数据管理方面,将组建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未来,个人数据、企业数据会如何被进一步采集、使用,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可能将出台一系列的后续措施,值得关注。
结语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协调多领域、各方面工作,激发民间消费和投资活力,促进经济稳增长。随着两会的结束,各项政策措施预计将逐步落地,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为您带来最新消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