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之前的推文里我们介绍了很多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列举几个非遗名字

光是凭字面意思

你一定GET不到内容是什么

 

阿嫫妮惹

听起来像是某个少数民族女孩子的名字

其实阿嫫妮惹是彝语

意“妈妈女儿”或“妈妈呀—女儿”

是泛指所有的彝族女性

阿嫫妮惹是彝族妇女口耳相传的叙事抒情长诗

也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的精辟杰作

起源

关于阿嫫妮惹的起源问题,学界普遍认为,阿嫫妮惹应萌发于女嫁男婚的男权制度即父系社会初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文学作品。

内容

阿嫫妮惹的原生形态是彝族民间用彝语创作和传唱的,作品以主人公“阿嫫妮惹”为主线,主要以五言和七言诗体,讲述了阿嫫妮惹的故事。主要以一个女人的“出生——成长——成人——出嫁”等经历为故事主线,按照女主人公的“快乐——烦恼——悲伤——绝望”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用委婉优美的诗歌语言,把出嫁姑娘千回百转的愁肠、对不幸婚姻的满腹哀愁、对悲惨命运的恐慌、对苦难现实的控诉、对残酷人生的绝望、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感情。阿嫫妮惹的民间传唱形式很多,但诗词内容及其结构大同小异,总体可以归纳为阿嫫妮惹的出生、成长和对婚姻的烦恼等。阿嫫妮惹以叙事抒情诗的形式,描述了彝族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

凉山彝族妇女主要在婚嫁、火把节、部分毕摩仪式等场合传唱。所叙述的内容是妈妈女儿从出生、成长、婚姻等如泣如诉、血泪声声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包办婚姻制度的残酷,是一部彝族妇女用血泪凝成的诗篇。是以反映彝族妇女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通过一位嫁到远方的彝族姑娘哭诉自己生活不如意的一生,对旧的包办婚姻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和抗议。表达了广大彝族妇女冲破旧婚姻习俗,争取婚姻自主获得幸福的愿望。

阿嫫妮惹是泛指所有的女性。“阿嫫妮惹”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得到父母和邻里亲人的宠爱。到了十七岁,阿嫫妮惹美名扬四方,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有钱有势的人也派媒人来提亲,媒人花言巧语,软硬兼施,但金钱和财富无法动摇“阿嫫妮惹”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按彝族传统婚俗,女儿十七岁必定要嫁人,于是阿嫫妮惹唱道:

“妈妈的女儿哟,人说高山乐趣多,高山未必真快乐,在那绵绵山脉上,只有羊儿最快乐;人说深谷最美丽,深谷未必真美丽,在静静的深谷里,只有漆树最美丽;人说草原乐趣多,草原未必真快乐,在那朗朗草原上,只有云雀最快活;人说世间痛苦多,世间未必少快乐,蜂巢般的人世上,只有妇女不快活 ……。 妈妈的女儿哟,乌鸦本爱吃漆籽,漆籽只能吃三日,连吃三日后, 肠子能承受,胃却难受了;瘦地适合种甜荞,甜桥只能种三季,连种三季后,枝叶能茂盛,不结荞籽了;女儿爱住是娘家 娘家只宜住三年,住到三年后,言语能融洽,心事难知了,女儿不走不行了。女儿真可怜!……。”

阿莫妮惹用排比、拟人、拟物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思想感情,以叙事抒情的形式,描述阿莫妮惹从降生到死亡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记述了阿莫妮惹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气息。

阿嫫妮惹以或独唱、或一人领唱一人跟唱、或一人领唱众人齐唱,或坐唱、或边舞边唱等形式,表达出了阿莫妮惹的生活气息及其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对旧制婚姻的控诉和强烈反抗。歌词优美动听,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朵乐荷

 

“朵乐荷”

字面意思很容易想到一朵花的名字

但真正的意思

是凉山彝族最具特色的一种女子集体歌舞形式

彝语“朵”(朵乐)即火的意思

“荷”即歌颂、歌唱之意

“朵乐荷”即“火的赞歌”

它是凉山彝族人民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活的纪录

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其音乐艺术特征对研究艺术的早期形态有“活化石”作用

民俗

“朵乐荷”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只限由女子集体表演的歌舞形式。每年农历6月24日,凉山彝族群众都要举行隆重的火把节活动,节期为三天,第一天打牛、打羊,准备丰盛的食物,晚上打起火把遍游山野田间。第二天为节日高潮,举行传统的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妇女们则要跳起“朵乐荷”,这一活动有时要持续到晚上,夜间围着篝火继续进行,第三天活动进入尾声。火把节期间妇女们都积极参加朵乐荷歌舞,未婚女性更是争先恐后,踊跃参加,因为在跳朵乐荷舞蹈中,有选美比赛的性质,其中脱颖而出的美女不仅能获得物质奖励,且更为重要的是提亲的人将接踵而至,其家族因此也倍感荣耀。

历史

“朵乐荷”由来历史久远。凉山彝族传说中“朵乐荷”最早是在狩猎时代,男人们打猎归来,围着火堆,妇女们跳舞相悦。这画面极似青海大通出土彩陶盆上的舞人图,那里正是彝族源自古氐羌之地。圈舞被认为是原始艺术之一,“朵乐荷”的形式也印证着它的古老渊源。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朵乐荷”圈舞伴随着彝人的喜庆活动,与节日相依相存而流传下来。后经若干年的演变而形成了舞者在一领唱领舞的带动下,一手持黄油布伞,一手牵着前面的荷包带或牵着头巾的两端或手拉手,形成一线串联的踏歌圈舞形式。

 

拗棒

 

拗棒

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一个物件儿

然而

这和小编想的大相径庭

拗棒是开江县

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艺术

形式

拗棒指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开江拗棒的雏形是人们在劳动歇憩时,用抬石头的两根杠棒“十”字相架,让一人坐于棒上,被伙伴们拗上拗下的一种喜乐逗趣的游戏。

后来,人们将抬石头的杠棒换成专门制作的由八人肩抬的大拗棒,让穿上古代官服,化妆成“拗老爷”(贪官、昏官)的表演者,坐于拗棒一端,再由二至三人将杠棒另一端时而按下,时而放高,使坐于另一端的“拗老爷”时而升空,时而落下,并让“拗老爷”表演一些滑稽动作。杠架两旁,由装扮成“差人”的演员举着写有“回避”、“肃静”的牌子。杠架前面,由两名“差人”分别鸣锣和“道板”(旧时用来打人开道的工具)开路;并由一名“狗腿子”肩挑一担,担子的一头挂着一个“烘笼”(旧时人们冬天用的取暖器),烘笼里放着马粪或牛粪;担子另一头挂着一只“夜壶”(旧时男人用来解小便的土陶器皿)。伴着锣鼓点子(运用了川剧锣鼓套打中的《点将》→《将军令》→《品锣儿》→《长锤》→《赶锤》→《和牌》→《牵藤藤儿》等曲牌),“狗腿子”在“拗老爷”落下时,以舞蹈动作给“拗老爷”送上“点心”(烘笼里的粪)和“老酒”(夜壶里的尿)。此时,围观的群众便发出“吃粪”、“喝尿”的喊声,意为应该让昏官、贪官吃粪喝尿。

特点

1、独创性。逢年过节的娱乐方式很多,腰鼓、秧歌、龙舞、车灯、钱棍、花灯,都是载歌载舞,正面歌颂,拗棒却是着重表现,讽刺反面,因此出类拔萃,独具一格。

2、综合性。拗棒集融戏剧、杂技、舞蹈、打击乐于一炉,有很强的综合艺术特点。拗棒的音乐一直沿用川剧锣鼓的一些曲牌。

3、喜剧性。夸张的人物造型、重复的表现手法、喝尿吃烘的辛辣讽刺,赋于拗棒浓烈的喜剧特色。

 

阿依美格

 

阿依美格

可不是某个少数民族姑娘的芳名

这是一个节日

在每年初春时节、彝历“史诺”日举行

以驱邪避祸和祈福安康为主要内容

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民间的祭祀性节日庆典活动

每项活动儿童都可以参与

又有彝族儿童节的美称。

民俗

家家户户起个大早,全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忙着准备醪糟、炒玉米、炒黄豆,用竹竿、玉米壳、玉米糊制作长矛,用竹子、绳索制作弓和箭。每家家庭主妇端上装有醪糟和炒玉米、炒黄豆的盆盆、碗碗和竹筛,带领肩扛长矛、手持弓箭的小孩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赶到指定地点。到达现场,人们相互问候、相互祝福、相互品尝甜美的醪糟,分食香脆可口的炒豆、炒玉米,意为来年不生疮害病,日子像醪糟一样甜甜美美。无论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谈风笑风,其乐融融。

环节

美格:儿童出征捣魔窟

儿童出征捣魔窟前,由成年男子用蒿枝搭建蒿棚,内置蕨草,代表魔窟,由毕摩扎一草偶代表恶魔置于房上,并找一民间成年男子艺人作恶魔的代言人;儿童方整装待发,并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作主帅;由毕摩任魔界与人间的信使作谈判。恶魔祸害人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今天,人间的子子孙孙拿起了武器,准备为未来的幸福而战,请毕摩告知恶魔。恶魔说,他现在已投降,把房屋财产留给你们,到自己该去的地方去了,保证以后不再危害人间,给人们以平安幸福! 随后,魔方代言人将草偶取走放置于西方。怒目圆瞪的孩子们于是举矛冲进魔窟,将魔窟烧毁、捣毁,有的向魔窟逃跑的方向拉弓射箭,“杀——杀——杀!”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在熊熊的火光中,孩子们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长矛与弓箭由成年男子抱绕人群三周后置于西方水果树旁。

尔:分享祈福品

尔是参加的儿童和家长按户自筹资金,购买猪、牛、羊等牲畜作祭品,由毕摩作法祈福后分食。当天,邓家坝的村民们准备的是一头大肥猪。几位壮汉将肥猪拉起绕人群三圈后。“尔”仪式正式开始。由妇女和小孩在分享醪糟、炒豆、炒玉米。毕摩作祈福祷告后,将猪杀死,割下猪嘴和猪尾巴置于竹竿顶,插于西方大路口。肉宰碎后,按户数分堆分配,回到家里各自洗净煮食。尔胜(祭品)是药,吃了就会平安幸福,如果家里有人在外工作或就学,都要从邮局邮寄或特意留着让其品尝。

者普果:驱魔狂欢火把夜

“者普”是彝族民间传说中祸害人畜和庄稼的妖魔,将其赶走,当地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当天傍晚,同时请三个术尼(端公)在山上作法,举行驱赶妖魔活动,术尼先用猪和鸡作法,围火堆敲羊皮鼓,将妖魔引出。随后,术尼首当其冲,跑在前面,边敲羊皮鼓边追赶妖魔;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火把紧跟其后,边燃放烟花和鞭炮,边幺吼进行驱逐。家家户户房前屋旁都烧起火堆或插上火把,大炮鞭炮,以示避邪。

同时三支队伍分别三个地方往河谷赶,鞭炮声、烟花声、幺吼声持续不断,长长的火龙照亮了半山坡,对河两岸的火龙交相辉映,五颜六色的烟花映红了灿烂的夜空。当三支队伍在场镇汇聚时,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当追赶至河谷地带,术尼又作法诅咒妖魔,将妖魔草偶抛入河中,让其涛涛大水将它点燃火把准备驱赶妖魔冲向远方。者普果活动不仅是驱赶妖魔,而且也是少男少女们约会见面、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群众参与度很高,其场面可以与大凉山彝族火把节相媲美,具有群众性、神秘性、观赏性、健康性和娱乐性。

 

尾声

四川少数民族众多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

当然

有趣神秘的非遗文化远不止今天说的这些

小伙伴们

你还知道什么

欢迎和我们留言互动哦